未來嬰童零輔食行業將會迎來怎樣的發展呢?艾瑞對此進行了市場規模的預測,到2025年,將突破700億大關。
據艾瑞統計,2022年,零輔食市場規模達527億元,從2016年至今,市場呈現穩步上升態勢,5年來,規模從357億增至527億,相差將近200億!
輔食相對于奶粉、紙尿褲等母嬰品類,則更加“年輕”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認可輔食的價值,“剛需化”逐漸明顯。
但是和國外相比,剛需屬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,隨著近年來,輔食品類市場教育的持續滲透,消費者科學養育意識的逐漸提升,中國輔食品類的滲透率持續穩步提升。
從一周餐食中有喂養輔食的滲透率來看,2022年中國輔食品類的滲透率約為35.1%。而在美國市場,一周餐食喂養輔食的滲透率達到75.5%。
滲透率相差一倍之多,可見美國市場更加成熟,中國市場在滲透率上,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!
國貨崛起超海外
疫情期間,國內中小型“白牌”零輔食企業加速出清,海外品牌受供應鏈問題影響,市場份額收縮,國產優質品牌乘勢迅速發展,搶奪市場份額。
目前國內嬰幼兒輔食市場尚未形成分級穩固的市場格局,不同企業在主攻賽道均有形成差異化優勢的機會。
像英氏,在2019年開創輔食5階精準喂養體系,基于寶寶的個體差異和成長節奏,從形態、營養等方面通過不同類型的輔食解決成長痛點。
同時,聯合年糕媽媽等母嬰垂類達人推廣,培養消費者的科學喂養意識,取得了不錯的發展。
艾瑞有一組數據,在2022消費者期望輔食改進方向的數據中,有45.3%的消費者希望一次性購齊多類產品 ,簡單方便!
寶寶饞了針對這一需求,推出組合套裝,滿足家長科學搭配、省心選購、探索嘗新的需求,從而促進跨品類銷售。差異化何其重要!
“卷”出花樣,加速創新
目前中國嬰幼兒輔食產品,以單一谷類輔食為主的格局正在轉變,逐漸從多樣化向有機化方向發展。未來零輔食產品將更加健康、天然、高品質,實現科學喂養。
依據艾瑞數據,從2022年中國家長對有機輔食溢價的態度上看,有49%的消費者認為現在市場上的零輔食產品定價偏高,但勉強可以接受。有24.2%的消費者認為定價合理,有機輔食就值得貴一些。
可以看出,大多數家長是能夠接受有機產品的溢價的。中產家庭對有機輔食等高單價產品的消費升級,也有助于提升品類的價格水平。
當下,不同類型輔食在產品原料、包裝、形態和規格上都有創新機會,創造新的溢價支撐點。
產品創新以撬動增量是大趨勢,輔食企業必須提升產品競爭力。好的產品才能細水長流!